收费标准:
打字、语音、电话:300元/小时;
面询:300元/小时。
按疗程咨询:在线咨询一疗程1600元,6次咨询;
面询一疗程2000元,7次咨询。
高级私人心理顾问:10000元/年。
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讲座1000元/小时。
对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个人成长。
案例督导500元/小时。
企业员工心理救援,员工内训潜能开发,价格面议。
中年危机:让你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
如果您最近开始感到脸上皱纹增多,风华大不如前;工作毫无激情,找不到出路,可是需要用钱的地方却大大增加;与另一半的关系也不再甜蜜,孩子似乎也与自己疏远了;甚至时不时出现人生幻灭感,您很有可能遭遇了中年危机。
人在刚进入成年期时,普遍比较愉悦,但没过多久就开始走下坡路,直到抵达最低谷——平均年龄46岁,即“中年危机”的最深渊,极少男人能够躲过中年危机这一浩劫。不过在低谷之后,虽然失去了年轻的精力和容貌,却反而认识到活在当下的重要性,幸福感不降反升。
根据《经济学人》的一项调查,幸福感和年龄的关系,总体上呈U型变化,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幸福指数越来越低,到达平均年龄46岁时是最低点,过了46岁以后,幸福指数又在上升。
人们一般会在多少岁开启“中年危机”模式?根据测算,在符合平均寿命预期的前提下,这个年龄是32岁。也就是说在32时,已经有人进入中年危机了。接近这个年龄的人,通常已经在职场打拼了不多不少的年头,在公司位于不上不下的位置,拥有丰富多变的内心,却卡在多重矛盾的现实和理想之间;他们向往“体面的生活”,又要剔除现实毛糙的一面;他们要精神畅游,却行动迟缓;他们延续了年轻时“与能力无法匹配的欲望”,却已经不是年轻人了。
究竟什么是中年危机呢? 相比起中年危机,中国人对更年期更熟悉。作为男人而言,他们生理上的“更年期”影响并不明显,更多的是出现“心理更年期”,包括沮丧、不安、容易发怒、容易疲惫、自怜、逃避等负面情绪,对生活感觉乏味。其中最严重的负面情绪是沮丧与逃避。与女人不同的是,女人可以通过倾诉来化解,但男人不会选择向周围的人倾诉。
中年危机最早由奥地利心理学家荣格提出,“分析心理学”的奠基者荣格,把人类35岁-40岁之后的阶段定义为“中年时期”。他认为这一时期的人通常家庭稳定,事业有成,但会感受到巨大的虚无,这是人生具体目标达成之后的心灵真空,也就是“中年危机”。要想填补这种真空,必须寻找一种新的价值观,即由对外部世界物质刺激的追求转向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体验。荣格认为这是每个人都必然要经历的一段成长过程。
201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,中年人的幸福感——或者说是经济学家所称的“主观幸福感”——下降一般发生在40岁到42岁之间,46岁到达谷底。
“中年危机”作为一个社会心理学上的概念,年龄的划分从来不是机械、固定的。它描述的是一种状态——“你所拥有的一切,家庭、工作、财富,看似美好坚固,但你已有些力不从心;你怀疑人生前半场的意义,却得不到答案,你感到虚无。我们会发现客观的生活条件并不能决定主观的生活满意度。
如果一个人长期出现下列想法,那么,他很有可能遭遇了中年危机:
l对生活及现有生活方式极其不满意,尽管这种生活曾经给自己带来无穷乐趣;
l对生活中有亲密关系的人,通常是爱人,开始出现厌倦心理,虽然夫妻相爱多年;
l想要冒险,做一些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;
l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,并对自己曾做过的各种决定感到怀疑,如事业及婚姻的选择;
l对自我价值感到怀疑。
那么,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年危机产生的呢?
中年阶段,远离了年轻时的浮躁,还没有达到老年时的淡定;事业开始走向顶峰,却也面临职业瓶颈;同时,家庭生活也由起初的激情转为平淡,再加上一些外在的巨变,极易引起人心理的不适应。通常,中年危机由以下5个方面的原因引起:
生理变化 健康状况与中年危机也有着密切的关系。中年阶段,无论男人和女人都要经历更年期。此时,女人雌激素开始减少,而男人的雄性激素也开始下降,全身100多个组织器官,如皮肤、血管、神经等出现退化,乏力、头痛、失眠、抑郁情绪等症状开始不断出现。
社会竞争日益增强 许多人在青年时不惜加班、熬夜、费尽心机,以求在事业上有较快的发展,可是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。许多人在步入中年后,心脑系统、肝肾功能都出现损坏,而且长期操劳、缺乏锻炼也使肌肉关节开始疼痛。这些身体上的疾病让面临中年压力的人更是心灰意冷,感到人生的无常。
父母的离世 这是中年阶段的人必然面临的人生巨变,尽管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,但面对最亲的亲人离世,每个人的心理都难免感到痛苦。尤其兄弟姐妹较少的人,父母离世后无异于表示自己将要独自面对人生。而且,许多人长期依赖父母给予的支持与爱,因此,无法承受巨变而出现悲观情绪。
事业瓶颈 按照目前中国人的受教育程度,从大学毕业到步入40岁,许多人已经工作了至少15年,可是并非每个人都幸运的升到自己期望的位置,或者实现了早期的人生梦想。事实上,大多数人在毕业后为了维持生计,不得不去从事一些自己原本并不喜欢的职业,为了保持稳定的收入,也不敢轻易去尝试创业。就这样,15年年华如水,等到骤然梦醒,却发现逝去的青春再也无法挽回,而少年时代的理想早已胎死腹中,因此,感到愤怒而自责。
那些已然身居高位的人,也感到头顶的天花板无法突破,而新进的人才比比皆是,周身危机四伏,再加上即将退休,往日繁华一朝付与流水,心中顿感凄惶。
家庭生活平淡 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,但人人心中都有一份对爱情的追求。昔年娇美如花或英姿飒爽的另一半,已被风尘染成垂垂老矣的模样。再加上往日的浪漫趋于平淡,家庭生活被琐事纠缠。如果不幸还有金钱困扰,夫妻之间难免会出现纷争。轻则家庭不和使人心力交瘁,重则出现婚变,苦心经营的家庭突然破碎。这无论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很大的打击。
而且,家庭中长期作为润滑剂的孩子也长大成人,或者离家求学,或者组建自己的家庭,与父母之间的观念也出现分歧。而父母们也感到自己不再被孩子需要,或者由于无法支付孩子的学费和结婚费而感到内疚。这些都会使中年人的心境出现矛盾与痛苦。
经济压力 中年人许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,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,小孩的教育费与结婚费,老人的养老费及医疗费,都是一副副重担。一旦家中有人生大病,许多工薪阶层,甚至中产家庭都会面临负债、甚至破产的危险。许多谨小慎微的人,在面临这种变故时,往往心力无法支撑而焦灼不安。
其实,这些压力是许多中年人都会面临的,但一部分人由于心理素质较弱而无法承受,严重者会出现抑郁症,以至于需要心理治疗才能度过这一难关。
荷尔蒙没了,多巴胺不分泌了,家庭和财富看似美好坚固,其实千疮百孔。于是开始怀疑前半生的意义,但没有答案,只剩虚无。
生命像被风吹的塑料袋,充满漂泊的孤独,而自己却不能或是害怕面对内心那份孤独。
在我们中国,中年危机的发生率成上升趋势,这不是件坏事,这正说明中国人的灵魂在觉醒,越来越重视自身存在的价值。
我国中年危机的发生,跟我们家庭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。中国的孩子大多是在父母及长辈的高期待中长大的,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和没有活出的自己强加在孩子身上,孩子背负着上一代人、甚至上两代人所寄予的厚望负重前行。当他们实现了父母的愿望的时候,发现那不是自己选择的,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。那一刻,心中是巨大的虚无感、无价值感和无存在感。
在我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,有的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,有的是因自己心中的困扰来做心理辅导,大部分求助者或多或少都遇到了中年危机。
前段时间,沧州明轩心理咨询中心来了一位五十岁的女求助者,她是被儿子儿媳带来的,最近心情压抑,无价值感,失落,觉得活着没劲,经过引导,说出了心中的结,年轻时她和丈夫背井离乡出来奋斗打拼,起早贪黑,吃苦受罪做生意,干了半辈子,终于有了些积蓄。现在老之将至,半生已过,该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了,可是生有两个儿子,给两个儿子娶媳妇,买别墅,给儿媳买豪车,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,这也是自己用半生的劳碌换来的,也是她在奋斗最初想要的结果。可是当她的目标达成之后,成功之喜悦的温度逐渐冷却下来,她发现,除了内心留下的那些奋斗中艰难的经历,和逐渐老去的容颜以及不再健壮的身体,什么都不是自己的,她感到人生毫无意义。一下子就失去了活着的价值和方向。
我有个邻居大哥,他年轻时在老家创业,后来去北京发展,到40多岁时已经是豪富了,但是有一天,我听说他突然离开妻子儿女,独自出家到南方的一座山上去修行了,很多人为此震惊,令人匪夷所思。半年归来,面黄肌瘦,风华不在,在家没呆几天,又回到山上。没人知道他出走的真正原因。一个人在要什么有什么的时候,就会发现,这些原来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,外在再丰富的物质,也填补不了内在那个没人看到的匮乏之处。
人在穷困时玩命干,只有一个信念,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,挣很多的钱来满足生存的需要,一旦这个外在的需要满足了,就失去了重心,失去了自我的价值,人生的虚无感随之而来。这是人到中年的困惑。
那么如何正确面对中年危机 呢?
事物总是有着两面性,中年危机也不例外。尽管中年危机让人感到痛苦,但这恰恰是一剂良药,让渐趋麻木的人从生活的温床上醒来,去面对自己已经失去,或者即将失去的东西。实际上,许多人正是在遇到中年危机后,重新找回了昔年的梦想,或者重新拾回了家庭生活的美好。
人只有走到半路,才能最真切地意识到未来的生活很可能真的不会再发生一丁点变化,而他已经无可回头。无论他此时已经取得什么样的职业高度,面对无法变道的人生,对“破”与“立”的焦虑和迷茫都能让生活的兴奋度瞬间归零。就是打破从前构建的稳定的思维,或是事业生活,已经失去兴趣,再去重新建立个性化的思维模式,这种突破和重新建立,实际上是很困难,很危险的。
央视离职潮是一种“破”。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宣布离职央视。她在微博发文称:“今后,我的身份不再是央视主持人,因为生命的后半段,我想,重来一次。”文中,张泉灵表示辞职之后将成为紫牛基金的合伙人,投入创投界。张泉灵为何要离开央视呢?或许张泉灵的微博感言可以告诉大家答案,微博原文如下:生命的后半段,是否来得及从头来,从头来过不是否定,是敢放下。最难放下的还不是名利,不是习惯的生活方式,而是思维模式。我想,我做好了准备,放下,再开始一次。
李咏回大学读博士,同时做老师;马东转投爱奇艺,担任CEO,《奇葩说》之后自立门户;郎永淳加盟创业公司,罗振宇走上自媒体之路,以内容创业者自居…....。因为对于中年危机者而言,“不破不立“原则是避免自己陷入懊丧最佳自循环体系。因为无论成功还是失败,他们至少能知道:什么是可挑战的,又有什么挑战不得。
“破与立”和年龄无关,质疑、颠覆和突破才是年轻的意义,不满足于庸常的人,即便人到60多岁,也要挑战上一辈人留下来的迂腐;而现实却是多数20多岁的人主动延续这种迂腐,比如阶级的稳固,金钱至上主义等。或许,中年危机反而是最好的机遇。
的确,只要正确面对中年危机,就会化危机为动力了。一些方法可以让您在遭遇中年危机时,转危为安:
正视危机。许多人在面临中年危机后,或者拒不承认,或者把自己藏在龟壳里,自欺欺人。实际上心理的危机就如同身体的疾病,愈是放任不管,病情愈会恶化。比如许多女人不愿意承认与丈夫的感情已经平淡,而是每日装作无事人一样的生活,一旦出现婚变才如梦方醒。其实,只要在问题出现时勇敢的去应对,或者寻求婚姻专家的帮助,或者通过阅读一些书籍找到应对的方法,许多悲剧可以化为无形。
转化危机。把危机转化为机会,尤其在感到事业如处泥潭的时候,可以静下心来反思这些年自己所做的一切究竟有何意义,自己真正的理想是什么?该怎么做才可以让一生不虚度?这些答案都在心里,等到找到答案,人生的另一个篇章也即将开启了。
其实,中年阶段才是人生创造力最旺盛的阶段,经过多年的积累,无论在知识、能力、经验、还有财务方面都达到顶峰,而此时精力也比较旺盛,孩子也已长大,不需要自己操太多的心,正是去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。
寻求帮助。如果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战胜中年危机,那就要及早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。毕竟,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心理专家,在面临心理问题时,沧州明轩心理咨询中心专家们的意见可以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,也能及早防止更大的心理症状出现。
爱自己。这一条应该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遵守,俗话说“不爱自己的人很难爱别人”。但中国父母往往把全部心思放在儿女身上,对自己则疏于照料,以至于许多外国人感到中国没有中年女人,因为许多中年女人不事修饰,缺乏魅力,而在西方,中年女人正是魅力四射之时。只有时时照顾好自己,人生才会在任何一个阶段光彩夺目。除了照顾自己的身体,保持一些爱好及信仰,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,都能在应对危机时多一份力量。
总之,应对中年危机也需要做好事先的预防,在青年阶段,坚持理想,努力实现人生目标,维护家庭的温暖与幸福,并保持健康,等到跨入中年,才可以更从容的享受收获的喜悦。
墨羽